設計師的路//基本設計(二)4

這次的作業:

12×12cm多面體

但是 ...怎麼會這樣?

真是讓我徹底改觀,打破我僵化的思考。(笑)


可是,也是可以談,只是少了聚焦、共通性和相同的限制
為什麼要用同一個材質做多種質感?

(發白紙)
這是一種材料,它有多少可能性,且要有美感。
要釋放紙張的可能性

交四張最酷的,要認得出它是紙
(可以用拓的拓出質感)

(花半小時的時間去找)


有些東西,我們沒有一直講,不代表不重要


什麼東西叫做美
只要細心處理就是美

交接的地方處理得利落些

從作品看,大家比較浮躁
切掉重組,不像材料最初的觸感

簡單,形態有變化反差大→好的
髒髒的,沒有質感,上漆就不是材質本身

材料的重點戲份要多,雕、切、磨、感受感料的不同面相
有些材料本身有很多表情,阻礙了我們尋找材料美感的過程。

x 材料→造形→質感
o 材料→處理手法→質感

邊邊的邊界明確,有對比
細節處理得太細太好,會失去焦點(我想這是特例吧)

造形只是載體,要突顯的是材質
利落、有細節、不呆版、切割有力道

下週作業:

原本,要再做一次這一週的作業
但是,大家好像對質感....有種誤解

所以,我們做「立體雕塑」

重點在於面與面的交接,做工

做獎杯


要先畫圖,星期三前交。

心得:


前幾天,我突然發現一件事
原來,我都沒有真正了解老師要題目中要做的是什麼

而這一週,才略為有關而已,反觀上週和上上週,可稱得上是亂做的!哈哈哈~~
而且,這種情況,還以為自己知道題目去執行,真是不應該。

這次沒有質感,強調的是造形,任意材料,加上有強調過題目邊界,我想應該沒問題了!
可以好好的思考,執行。

這週上課,老實說上到打瞌睡。(我後來驚覺之後,有醒過來XDDD)
白紙小測試,加上老師對這一週作品,都有指出「好的質感」,對於質感有比較多的體會

對於體會物質,依然持續進行,不管是吃東西、走路,其實就是「漫活」的奧義吧?
意識到生活點滴,清楚的每一件接觸自己的人、事、物,不就是體會物質練習的放大版嗎?
不過,除了吃,還有騎車的車況也可以體會出來,每一天精神好不好的層次.....滿多的

對於立體物件的製作,其實相對於上學期平面作品的設計過程,讓我感到我自己能力上的落差
對於技法還是實現過程的熟悉度,有相當大的不同,得花更多時間和作品相處,熟悉「做」才能有更多體會
每一天的晚上,都會留時間做作品。希望可以達到週末完全不用做作品的進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什麼是留言欄訊息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