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師的路//基本設計(二)3

上學期 用形式和關係
下學期 用物質(拿來溝通的材料)探索物質的可能性

生活中和什麼物質的關係最緊密?

食物!

我們要好好的來體會物質!所以從最緊密的物開始。
(領便當,先別打開,等大家就定位)
打開便當,看見了什麼?

看見的同時,心裡出現了什麼反應?


「唉呀!我不喜歡吃青椒」
「什麼?有洋蔥?!(反感)」

「厚~竟然有難吃的xxx菜」

開始吃便當。

(吃便當)
(吃完之後)

在剛剛的有機的素食便當,吃了幾種物質?


飯、紫米、糙米、白飯
地瓜、(可能是)小胡瓜、青椒、油豆腐、海帶、蛋、紅蘿蔔、白蘿蔔、皇帝豆、辣椒

吃了幾種?
剩下幾種?(辣椒?)



這些都是我們生產的物質

吃食物,是吃它的什麼?


吃滋味,而不是吃食材了

這是因為,我們的物質太充裕
但是,還是對物質要有感覺

冬瓜煮透的感覺,冬瓜的絲,從透明的冬瓜肉裡透出來的顏色,真是美極了

  1. 和物質相遇時是否有體會對方。
  2. 如何處理「有些東西不吃」的情況

這一餐和多少物質接觸,接觸之後在留下多少感覺在心裡?
有沒有意識到這種感覺是什麼?

  1. 好吃?
  2. 不好吃?→哪裡不好吃?

沒意識→雖然在一起,但沒感覺
有時是因為,太熟悉而沒感覺


用物質調整狀態


例:今天天氣冷,所以吃點辣椒或薑,讓身體暖一點,耐得住寒

第一步要「找回對質物質的感覺」

透過乾淨的食物體會層次

為什麼要這麼做?

設計,是透過物質做溝通,所以要了解物質,處理物質
我們在一生中會接觸到什麼需要我們處理的呢?

人、事、物

哪一個,是最單純的?

是「物」。

若連物都無法了解,又如何了解人?

如物都不能接受,一定不能接受的人和事。

培養對人事的"接受",不管味道,要先叫自己「接受」

設計師對人、事、物的堅持,在於有體會。
而不是對一件事情的挑剔、堅持己見,難以接受別人。

生活要做到:「連調味的辣椒都要吃掉」的徹底實踐對物的接受度。

意識到「好的食物,會讓身體敏銳」
(但是讓身體敏銳,還有其它的方法)

也許不喜歡的東西,也有「有趣」的一面

和食物的親密狀態,已經不是其它物質可以比擬的,所以從體會食物開始。



(師評同學作品)


我的作品:

嗯!嗯!很好。
(真的就只有這樣,我都快搞不懂了!^^")



(評其它同學時)


(雕粉筆做「車禍現場」)

老師說:背景做得很好。(全場笑)
用一塊木板,上面畫上粗粗的黑漆,再劃兩條線,連這兩條線都是粉筆,這樣的背景,就是極簡(形隨機能?)。


(雕粉筆做蠶寶寶)

問題:若已經跟老師承諾要做,卻愈做愈不喜歡,愈做愈難受時,該怎麼辦?愈做愈不開心,怎麼辦?

老師建議:找Q版的,雕公仔。


(軍火,用粉筆雕槍管)

有Research,去看看前人創造物質的原因,提高對物質的感覺。

詮釋點很好,粉筆和軍火的妥協,破題破得很好。(用部分代替全部)
有「抓住主題」也「適合表現」

可惜,沒有做功課。


(油漆滾輪,這次有印出來,並各剪下一張好看的做成一組印花)

印的脈絡是什麼?
「滾輪是滾出來的」這件事,如何使用物質表達?
剪一張,很像蓋印章,若是一整條連續的,不就有滾出來的感覺嗎?



(船)

粉筆本身的霧面:會有質感,細節會縮小。
亮光漆的亮面:會放大細節,但也會讓不細膩的地方變明顯。



不要害怕!要認定標準去做。



學生問:

老師,我這次的作品做得很迷惘,不知道要做什麼了,所以,我就(怎麼做怎麼做)做了一個這樣子的東西,表達我的迷惘。


老師:

迷惘該看心理醫生(笑)

你是一個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嗎?
你之前的作業會迷惘嗎?

這個問題,你要問你自己,現在逃了,以後還是要處理!這是一輩子的事。
若大一處理了,以後都不用處理。
大一不處理,也許大四還要處理。

做作品迷惘

1. 一開始可以接受,後來不能接受
那就要從新的角度切入

2. 一開始就不能接受
是一種逃避心態

要清楚自己的心理狀態,一定是和小時候處理事情的習慣有關。
(習慣)處理人、事=處理物



(玻璃瓶的六面體)
純粹的質感,難度更高
六面碎片


(便利貼立方體)
作品做好了之後,為什麼還要當成低價值的東西使用?

(不織布縫在一起立方體)
體積變大,元素相對變小,營造可愛的難度就不一樣。

(評完)




(把所有的立方體放在桌子上,排成陣列!壯觀呀~~)

大家選三顆,並且講出自己選擇的原則,要用同一種標準來選擇。


我選的三個(植物的不同部位):
我覺得它們像是一種旅行紀的念品,可以裝載回憶的容器,看著他們就像看著自己的回憶故事一樣。



最後結尾

(老師語錄,一字不漏)

企圖→目標→成果

我們通常做一個東西,有一個企圖,然後我們會訂一個目標
可是我們這一次,你會發覺,有很多同學中間,發生很多挫折,或是時間不夠,或是怎麼樣,他到最後出來的成果,出來的時候都跟他的目標有一段距離

這個部份是我們要把它彌補起來的

就是說,一開始我們的成果跟目標,在最後 它應該是合一的
我們可以從成果直接看到我們的目標

那目前來講,你會發覺大家中間會發生很多難以預測 時間,或者是說你沒有把中後這段時間會產生變數的時間給預留起來,所以你的目標和成果就會有距離,可是以後我們的任何的作品是從成果當中,當然是從你的成果看到你的企圖,所以你的成果沒有表現出來的話,你的企圖是沒有辦法被大家知道的

所以,在目標跟你的成果當中的距離,是以後大家一定要盡量要達到,就是使命必達的我想要做什麼東西,我一定要把它照我的意思表現出來,至少只能是95分和100分之間的差別,一定要做到這一點,因為這是一種習慣,你才不會覺得說「其實,我有一個很好的企圖,可是我們最後設計衡量的標準,對不起我們都是從結.果.來.做.評.斷,是不管過程的,我們現在是因為要學習,所以讓各位有一個過程,可是將來任何東西都是由成果評斷你這個人設計LEVEL的高低,所以成果怎麼樣把它做到最高,做到你最滿意,這是一個紀律,是自我要求一定要做到的紀律,沒有做到就是沒做到就是零分,做到就是一百分就是九十五分,就是現實就是如此,所以各位接下來這個部份是我們可以再努力的。



心得:


這一週,心得滿多的,心也滿亂的
不知道為什麼,到目前為止對於作業的想法不比上學期多
不知道是不是以往處理立體的東西經驗太少太少(其實根本沒有)所以才沒有什麼想法

對於粉筆,原本以為會是快樂的過程,但是卻是一種,自己面對自己的過程,又看見自己害怕自己的一面了。
老實說,我第一件作品(斷掉的)我超滿意!但是對於它斷掉一直放在心上,害怕再度重現再發生,而投入的時間又要更長,的確是我害怕到極點的地方所以,之後的作品,雕出來的感覺都怪怪的,沒有美,因為比例不對,第二週對於技法、策略和工具的選用上,都做了改變,但是,還是在害怕,希望會找時間自己再挑戰一次時間無限量的條件,會做到什麼程度(不過也許會「不會再去做了」!或許啦...)
相對的很佩服小龍,很敢,而且小龍有設計包材!讓刀不致於在運送過程中斷掉(不過小龍說:「宿舍離教室很近」所以,可以來回走兩趟。)

對於質感,原本以為只有「材質本身的觸感」,但是什麼又是本身?斷切面?還是自然風化面?還是原本的表面?
這樣就有三種所謂的「質感」而原本以為的「材料本身的觸感」,似乎並不存在,每一種質感的表現,都是有原因造成的,並沒有「天生本來應該怎樣的質感」。

也正因為如此,在作業上的「人工挑戰」(自己加入條件限制自己)也是一項有趣的方式(這次用「非立方的立方」)不過,真正需要發現的是如何「重現質感」而該被重現的,如果是從生活上發現的,那就真的像我「挑方塊的喜好」的核心價值「回憶的容器」,由物可以打動人心的地方,一種人工的「賭物思情」吧(哈~)

對於體會物質,這的確是一種品味生活的好方式,讓生活不流於盲目的滿足物質欲望,而好好的讓每一個價值的物質都讓心感受到,讓物質接觸自己,讓感覺留在心中。

像現在在打鍵盤,鍵盤的回饋,鍵的感觸,值得花三千多塊錢去買一支適合自己的機械式鍵盤,而不是用薄膜式鍵盤會隨磨損鍵會變硬,壽命也相對短,讓自己打字的感觸變差,兩者比較,價格也許差了五倍!(還真多呀)但是對於物質的感觸的確是完全不同,不管是有形還無形的,都是要用心的去感受,尤其是「讓自己不便的大感受」更是「設計的點」甚至於,想買這麼貴的東西,身邊的錢不夠,是不是沒有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(記帳的方式之類的)對於花錢沒有受到控制或掌握,不知道一個月花多少錢,留下多少錢,所以不知道存了多少錢,當然沒有能力花大錢來買東西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。(這是我最近發生的事的案例組合)

這次的作業,是生活上開始重整之後,產生的「生活上的空隙」來做作業,只是有些空隙滿大的(哈)
對於作業的挑戰這次對自己還滿滿意的(畢竟花了很多時間)
這次又要挑戰更大的挑戰(因為週末安排了滿滿的活動,不在台南XD)



2 則留言:

  1. 好多字....@@"
    感覺你很閒XDD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「很閒」哈~我喜歡~

      有些事,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。
      面對這樣的事,時間必須規劃安排擠出來....

      和這些人上這樣的課,一輩子,就隻會上一次,這樣的珍貴,當然要花時間整理。
      (當然心得也是)

      刪除

(什麼是留言欄訊息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