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人發一張白紙,並且寫下
- 主題-------a%
- 材料應用----b%
- 技法-------c%
- (其它)
4. (其它)←這個部份可以寫下自己覺得需要的項目
有同學寫「作品保存」
寫好了放在自己作品旁邊
(放好了坐回來)
幫自己打分數的感覺如何?分數好不好打?
同學說:重新面對自己,自己和自己的對話看別人的百分比和分數、過程、作品、別人的優點
等等站起來講,要講自己要講的、做的過程、
我想做的是「忍者的忍具」
四件:忍者刀、袖裡劍、苦無、卷軸(依火影忍者為藍圖做的設定,但是火影沒有忍刀)刀是最難的,日本刀的特色是彎又薄刀身,長刀柄,但是要用粉筆直接做會容易斷,所以我做了一個雛形,再做細部的部份,但是刀身還是太厚了!像中國大刀。
其它的卷軸是最沒有難度的,就是和粉筆本身沒有兩樣,苦無和袖裡劍的材料應用最浪費,因為是暗器,做完也很小。
我喜歡兩件作品
一件是手指,一件是滾輪
手指的原因:
如果主題可以cover技法和材料應用,那麼主題完美了這個作品,是很強的主題。
所以,我喜歡的是他設定的主題。
滾輪的原因:
大家的作品主角都是粉筆,但是這件作品的主角和配角換過來了(講到這,全場笑)
有一種在這樣的限制之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,我覺得很棒,不受限制的作品。
老師:「你說說看你的分數是怎麼回事?」
我的主題35%、材料應用30%,技法35%。
除了剛剛講的主題,材料應用方面,我想到的是阿基師在廚藝競賽的評比中,有提到,材料的應用應該會是廚藝比賽的一項重點,才不會導致料理的副作用是浪費食材,還有「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」也有提到,沒有什麼是浪費的設計,只有設計師沒有考慮到的部份。
(不過,我在課堂上講的用字又不一樣了!哈~~)
技法方面,只要花時間就一定可以獲得的東西,很直接,所以比重較高,因為只要花時間便可以獲得,比重如果少那就等於鼓勵別人不花時間做作品,這樣是不對的,所以技法也很重要,花多少時間得多少分,是必然的。
(全部講完一輪)
主題、材料、技法之間的關係,以及它們會產生的是什麼?
這三個會給人產生「印象」,一個有美感的印象,一種由意義和形式組成的感覺。第一眼看見而獲得的,是真正由作品傳達出來的。
經過解釋再加上去的分數,是同情心,同情分數。
更多的情況是「沒有美感,就沒有後續的部份」。
這三個的關係,就像.....
材料,就是地基,作品(物質)的根本,沒有材料,沒有物質
在上面打了樁,綁了一頭牛,那條繩子的長度,就是技法
主題,就是探索地層的深度,挖到的寶藏。
寶很重要,但是「課」就是「以技為主」的成長的地方
創作的自由來自技法,技法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
想法→(透過手作)→創作→(成為)→完整的人
做為一個設計師,技巧是根本,在學校要自由的磨鍊技法。
離開學校,要這麼「自由」的磨鍊技法,就沒有這麼簡單了,隨時都在接受別人的審視。
下一步,挑戰技法
材料→技法→創意
- 材料:基礎
- 技法:學校要磨鍊的
- 不可以把希望寄託在「創意」上
收錄對自己的感覺←忘記這句的前後了(最近老師講課講好快)
下次作業:
- 8×8cm三個
鬆散vs精確(利落)
對美感,要有想法
同一種尺寸、同樣的規格、同樣的材質,不同的人
顯示出不同的態度
這次的作業,我想我做得「無聊」了吧?!
老師沒評(跳過)
用心於細節
嚐試探索材料的美,再一次的實驗,就不會和別人撞到,也不怕和別人撞到
新的材質的可能性,探索材質的各種面向的美
作品的可能性,就會隨著你多想一點,就多走一步
材料本身不特殊的情況,就要更仔細。
但是,這樣的用心,並不是裝飾的美感,依然是材料本身的美感
裝飾會削弱本質的力度
像是:
- 普普藝術有一件用毛做的餐具
- 水月設計的「一年365天」日曆,就是一疊365張的紙,一天撕一張
一次設計、二次設計之間,相同的質感,美感不同。
第二次設計要有想法。
用不用心,作品會替你說話
就算是貼表面,也要有想法
一般不常用的材料,能怎麼處理,要自己做實驗
對於材質的使用:
常用的材料:好處理用不常用的材料:多試
這週的心得:
「感覺滿糟的」糟掉的,不是作品,是自己已經混亂的生活。
社團活動一下子灌爆我的行事曆,我的旅行、我的工作、我要唸書還有我的金錢
其實,有點掌握不住了,再加上「基本設計課」開課了
這次的作業評分,讓自己重新和自己對話,同學的解釋很棒
所以,給自己的分數,反映出自己對生活的掌握,其實和卻望相比,低得多。
有好的生活,才有好的設計,已經是我心中的信念了。
所以,花了一週的時間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,建立修正機制,慢慢的重新管理自己
相信之後的作品,要更花時間的去完成心中完美的那個樣子。
加油!多做才能做體會呀!><
畢竟,有些課,現不把握,一輩子都沒機會上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什麼是留言欄訊息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