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12/05
(貼第一次作業,自己上去說說自己在做什麼?最喜歡哪一張?)
1. 老師問「告訴我,這在練習什麼?」
打散 版面配置 設計
字的佈局 黑色&白色 整體空間的美感
抽象的美感 空間的佈局 元素的協調性
排得漂亮 抽像空間的排版 打散的美感
均衡 打散的旋轉 見山不是山
構圖 元素的安排 筆劃的重疊
尋找空間感 黑白的比例 重組
空間的分配 整體的統一性 重新再創
來看看這個...
(下圖左中右,左-題目,中和右-兩位學生的選擇)
在白板上畫一個框,再畫一條線,放上磁鐵。
一個由老師放,另一個由學生放,學生放置時不可以移動老師的。
中間,均衡的感覺
右邊,蓄勢待發、正要開始的感覺
使用了相同的元素,感覺和結果不一樣。用沒有意義的元素,組成沒有意義的圖形,可以重新創造了意義。
把原有字的筆畫,打散重新組成沒有意義的圖形,是一樣的意思。
不具象的說故事
透過關係的創造,重新給予不同的感受,這種感受就是美感。
老師示範另外兩個結果
左圖,結束了的感覺
右圖,會有動感,正要(剛)開始
感覺到了嗎?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?因為,重力的效果,是人本來就會有的概念,斜線形成這種概念的浮現
生1,不對等的立場
生2,對話,倒影,勢均力敵
生3,相同立場
生4,(由下往上的方向)進攻,前進,躺著的感覺
範1,靜止
範2,動感
對稱、均衡、韻律,都是一種「關係」。元素+元素彼此的關係=美學
透過創造關係,所追求的結果,就是一種感覺,就是美感。
↘
透過創造關係,就是透過佈局、構圖、配置、排版、安排、組、分配。
(呼應一開始老師問同學「這是要練習什麼」的題目)
元素本身有美感(元素定義:本身不可再被分割)
元素的美感是什麼?
造形!包含點、線條、角度、色彩、大小、比例、位置...
元素愈多,關係愈複雜。
考慮每一個元素之間的關係,很多元素也可以當作一個元素。
放下去的企圖
Design
感覺 ─────→企圖
這就是
平面設計
(休息十分鐘)
讓大家玩玩同學的作品,找一個同學的作品,割出各種元素,再叫不同的同學上來排排看。每一個人都有本身不同的美感,不同的嚐試,也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(貼出第二個作業,並進行投票,一人三票,你喜歡誰的作品,投完之後,上台講你投了誰的作品,並且解釋為什麼)
隨時要保持提醒自己
「別人的作品漂亮,為什麼會漂亮?怎麼辦到的?什麼美感?」
常見的問題
「畫面怪怪的!?怎麼了?」
只發展具象的,會影響想像力,先想一下,要表達什麼,再用抽象的東西去表達。
太弱的線條,需要團結,讓它不弱。
老師評我的作品:
(左邊)第一張很有趣,有平面和立體的交錯。
不要做Pattern,Pattern就是沒有重心的畫面。
試著把不同的美感表現出來
下週作業:
助教會發mail!(尺寸、主題)
雖然尺寸上差一點,但A3沒有氣勢,要在A3上表現氣勢,要做得更精致。
心得:
每次去上課,身體總是會忘記,昨天因為做作業而熬夜的疲備(雖然我知道前一趕作業是非常不好的,會對不起作品,但是這是唯一的時間(星期天下午到半夜)了!XD)每次要上這門課,總是拎著作品,開心的往教室的方向前進,看著每一次每個同學的作品都超棒的,就覺得很期待,堅持自己每一次一定要交作業,一定要動手去做,上課的體會才夠深,才不會浪費這段時間。
Paul Rand說「設計,是在創造關係」這句話在《設計是什麼》這本小小的書上出現,很快就可以看完的書,卻參不透其中的道理。今天上完老師的課,有一種心中有一種「啊!原來是這個!」的聲音。
每個元素是什麼關係,老師也用了簡單的例子說明,其實原因在於心理學(或認知科學),人腦原本就演化成這麼認為,而我們只是去發現這些細節而已。
在畫面創造視覺重點,畫面分佈的留白是否有重量.....以前只知道這些,原來,造成這些是因為元素之間微妙的「關係」,我想這樣的「關係」也可以用在除了平面設計的地方吧!?在老師用簡單的元素示範「關係」時,我真的好驚訝!原來,就....就是這樣!這樣就有不同的感覺了?那我可真的要好好的去仔細看所謂「平面設計大師」的作品,感受一下他們創造的美,是哪一種,又是怎麼辦到的?考慮了哪些東西,似乎任何可以看見的設計作品,不管是有形無形,都可以發現這些東西...例如體驗經濟的設計、店面設計,更是重新定義店內環境與顧客之間的關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什麼是留言欄訊息?)